科学研究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在“美好纺大”建设新征程,雷火竞技平台乘势而上,坚持“四个面向”,深化科研强院战略。2024年,学院科研成果丰硕:获批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实现历史突破;高水平论文捷报频传,实现攀登目标,周勤教授、丁崔崔博士荣登“2024年度科学影响力榜单”,其中周勤教授同时入选“终身科学影响力排行榜”。获批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实现新兴学科省级科研平台突破......各类科研成果竞相绽放。
高端学术盛会凸显学术地位。举办了第六届湖北省渗流力学前沿论坛,来自20个省份,50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200多名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开展以“‘绿色、智能、韧性、可持续发展’背景下渗流力学的机遇与挑战”为主题的学术盛宴,影响广泛,被誉为全国性的省级会议。

举办了2024武汉非线性数学物理高峰论坛,汇聚了国内相关领域的顶尖专家和学者,共同探讨非线性数学物理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前沿趋势及未来发展方向,推动该领域的学术进步和科技创新。

学术沙龙论坛促进交流发展。诚邀中车集团功率半导体与集成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刘国友教授、沙特阿拉伯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李晓航教授、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刘建军研究员、浙江光昊光电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TO潘君友教授等国内外著名专家来院开展专题学术沙龙和阳光论坛。活动共计吸引1000余人次参与,为学院教师搭建了宝贵的学术交流平台,有力促进了教师科研创新能力的提升。
国家科研项目实现历史突破。斩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其中面上项目1项和青年项目5项,资助经费高达193万元,数量与质量均创历史新高,获批项目数位居学校第一。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首获批准,标志学院科研项目全面开花,再攀高峰。

高端科研论文彰显学术实力。累计发表SCI论文50余篇。汤思宇博士在高能核物理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在国际权威期刊《Phys. Rev. C》发表关于小系统重味强子集体流的研究工作,为理解在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LHC)能区质子-铅核碰撞中重夸克的产生机制和演化行为,及其末态强子集体流的起源问题提供重要思路。佘智磊博士联合多所高校及研究院,在奇特态X(3872)粒子的模型理论研究中提出了实验上区分X(3872)内部结构的新思路,成果同样发表于《Phys. Rev. C》。张难高博士与其合作者在偏微分方程领域取得重要研究进展,在国际著名数学期刊《SIAM Journal on Mathematical Analysis》发表了题为“Convergence to nonlinear diffusion waves for solutions of blood flow model”学术论文。
周勤教授、丁崔崔博士荣登“2024年度科学影响力榜单”,其中周勤教授同时入选“终身科学影响力排行榜”。丁崔崔博士,钟毓博士的两项研究成果入选百篇湖北省科协优秀科技论文。
省级科研平台实现历史跨越。“宽禁带半导体材料与器件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喜获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我们携手武汉优炜芯科技有限公司、湖北深紫科技有限公司共筑高级别科研平台,挂靠微电子学院,由微电子学院陈长清院长领衔,紧跟市场需求,追踪科技前沿,精准布局关键领域,持续推动宽禁带半导体的技术创新与应用,助力区域及全国相关产业链的培育与关键技术的提升发展。
